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滩头镇香山村村志

    信息发布者:香山刘伟
    2017-03-17 20:02:07    来源:香山村支书刘振明提供   转载

    滩头镇香山村村志

     



    一、自然村的由来

    香山村是由香炉山坳上一座小山呈圆锥形,形似一个香炉,山顶上一个树兜生出三棵松树,下小中大,树大六尺围,很像三柱香插在香炉中,该村由此得名香炉山。解放后,称为香山村。该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,由回龙湾院子、盘龙湾、香山铺里、石洞李家上头院子、石洞李家下头院子,石洞孙家院子、长江新屋院子等7个自然院落组成。

    二、解放前的香山村

    解放前,香山村属邵阳县滩头果胜乡,经济文化比较发达,村民以种田和造纸为主。山林以竹林、松树为主要树林。香山是滩头、三溪等地通往大观、高坪、新化的必经通道,来往人员比较多。香山村铺里开设酒店、药店、旅社、杂货店,生意兴隆,有内三溪之称。文化教育比较发达,开设学堂二处,由当地保长担任校长,周围5个村的农民子弟都来香山上学读书。香山的名人辈出,清朝中期出了太学生刘耀麒、刘耀麟,刘耀麟从官九品。民国时期清太学生刘定荣任划市局长,为民排忧解难,关心人民的疾苦,乐于助人,开设学堂,兴修水塘。前清秀才孙放之从事教育事业。民国时期在长沙第一师范任教员,后回乡在邵阳、新邵、隆回等地任教,思想进步。国民党兵团司令王耀武是他的弟子,桃李满天下。刘镇西,民国时期担任滩头果胜乡乡长多年,为人正直,后对国民党的制度不满,回乡从事教育事业。刘学艺,民国时期担任三溪保保长,一身正真,处处为民,大公无私,重视公益事业,开设学堂。革命烈士孙会元,出身书香门弟,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。1925年加入共产党,1928年湖南省委派孙会元担任湘西特派员,来邵阳县搞地下革命活动,1927年在家乡发动群众革命,成立农民协会,在香山发展有文化的进步青年参加革命,发展入党,成立香山党小组,由其兄孙葵元担任香山党小组长,开展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,打土豪分田地,宣传革命真理,于1928年在邵阳被捕,被国民党杀害,在赴刑场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,革命一定成功,并嘱咐妻子王娟慧不要改嫁,教育好小孩,等待革命胜利,牺牲时年仅22岁。

    三、村内名胜古迹

    寺岭上道院  建于明朝,有两栋正屋,两座横屋,座西朝东,寺岭上是滩头境内最高的山峰之一,晴天站在山顶上可看到邵阳市东塔。山上一年四季有泉水,从未干旱过,山上有田3亩,有水塘2口,山林300余亩,古树参天,常住道士10人,香火旺盛。文化大革命全部拆除。

    香山坳上庵堂  建于明朝末年,四合院庭,坐北朝南,占地500平方米,建造非常雄伟。解放前至解放初,新邵、隆回等地人民朝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。寺内佛像80多个,刻画唐僧取经,108幅画像,非常生动。庵堂有和尚数人,有田28亩,土8亩,山林200亩。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,2009年由李彦良、伍飞雄等人筹资修复。

    香山坳上亭子  建于明朝时期,名叫“复兴亭”,占地140平方米,亭内常住一户人家,凡过路的客人,冬天取暖,夏天乘凉,喝茶饮水方便人民。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。

    香山亭  是香山铺的正中间的一座亭子,建于清朝中期,现在保存完好是香山人民集中休闲之地,亭内设有关公雕像。

    香山刘姓祠堂  解放前,刘姓人氏比较发达,在香山铺进口修建一座祠堂,占地300平方米,建造非常雄伟,雕龙画凤,祠堂两边用巨石立上石门站,刻有一幅对联,上联“香气绕寺,岭源自文庙”,下联“山间照明月直达长江”,横批“刘氏宗祠”该祠堂于1969年拆除,只剩下一幅对联刻在石门框上。

    五、解放后的香山村

   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,香山村旧貌新颜,发生了巨大变化,人民群众生产、生活水平普遍提高,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,2009年修通三溪至香山的水泥公路4.5公里,修通六组砂石公路2.8公里。2008进行农网改造,新增变压器一台,村民生活用电正常化。现在大部分村民都住进了新房,有了电话、电视、冰箱、摩托车等基本生活工具,现在全村人民正大步向小康生活挺进。

     

     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